——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走访石堰镇乡镇企业
“你们要多做指导产品外观,多给我们提意见,尽情的提。”重庆长寿区石堰镇镇长对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成员如是说。在石堰镇领导的带领下,“青春献礼二十大,科技兴农再出发”社会实践团对当地农产品外包装展开调研。
石堰镇地处槽谷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柑橘,以蓝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6家经营主体成立了柑橘协会,并成功种植近5000亩中柑所最新研究成果—091无核沃柑,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步伐缓慢,缺乏农业品牌建设。实践团成员从种植区域、种植技术、市场客群、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实地观察柑橘种植情况,同蓝恒公司管理者讨论后,达成了从长寿湖本地特色入手,结合无核沃柑自身特色的设计方案及品牌化发展战略。“感谢社会实践团队的专家老师、大学生们,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外包装上的技术创新,而且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把我们公司、品牌宣传出去,特别感谢,我也期待看到同学们给我们提出更多青年方案!”
在走访过程中,石堰镇文化部主任谈到“石堰是一个农耕文化非常浓厚的地方,石堰人淳朴务实、乐善好施、崇德向善。希望农产品包装都尽可能体现出这样一个文化特点,而石堰也必须有一个自己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
义和村书记提出胭脂红薯和高山大米在销售过程中所出现的外包装问题,以及对设计方案需融入文化底蕴的需求和期盼。义和村已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商标——“绿色义和”,希望未来运用电商平台,让“绿色义和”走出山区、飘香四方。同时他非常强调自己的农产品必须文化第一、绿色第一。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他致力于打造年轻化、大众化,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观念,积极传承与发展当地文化,发扬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坚持“绿色义和”理念,种植绿色、健康、无污染的作物,让人们吃的安心,吃得放心。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对石堰镇农业产业情况、产业布局以及目前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明确了未来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调研结束后,机械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总结撰写社会实践报告20篇,生成调研视频2个,学院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助力此次社会实践,十八组包装工程专业同学将根据企业所需为石堰镇提供18个包装设计方案,学院将对重点项目方案进行孵化,助力石堰镇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